近两年,价格低、折扣大的临期食品成为部分年轻人的心头好。还有餐饮商家把临期食品做成盲盒,广受年轻人的欢迎,临期食品到底是什么?能不能吃?购买临期食品,真的没有问题吗?作为消费者如何避坑呢?临期食品,通常指即将到达保质期,且未超过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,公开资料显示,目前,各地如北京、海南、广州等地规定的临期时间稍稍有所不同,各地要求食品经营者可自行制定临保期,但不得低于规定的期限。

于是,很多商家为减少损失,经常采取打折促销等方式,尽快销售临期食品,以减少经济损失。有些超市还会按规定设置临期食品专柜,甚至近些年还开了不少临期食品专卖店。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,消费者在购买临期食品时,要注意购买时食品的状态。每样食品它都有保质条件,有一些食品没有到保质期就提前坏了,有一些是到了保质期也没坏。

食品保质期,通常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,保持品质的期限。在此期限内,产品完全适于销售,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。一般食品的保质期不仅仅涉及时间这一单一维度,还涉及食品的储存环境,应该在具体保存状态下分析食品的保质期。常见食品保质期时间:肉食保质期:2天1周。鱼、牛肉、猪肉和禽肉等新鲜肉食冷藏时间不要超过两天。

熟肉冷藏时间稍长些,但是最好一周内吃完。熟猪排应该在三天内吃完,非冷冻的火腿、熏肉或腊肉的保质期最多1周。调味品保质期:3个月1年。番茄酱保质期为812个月,蛋黄酱可保存6个月,调味品可在冰箱中保质1年,芥末在冰箱中可保质8个月,沙拉酱可储存9个月,酱油开启后最好3个月用完,黄油可冷藏1年不变质,果酱保质期一般为1年。

1、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上对“预包装食品”一词的解释是:预包装食品,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。通俗点说,就是有外包装袋(盒)的各类食品。2、预包装食品是指经预先定量包装,或装入、灌入容器中,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。为了防止运输过程污染的运输包装或商店称量销售的简易包装水果、蔬菜、水产品、畜肉、禽肉、蛋类、小块糖果、巧克力、即食快餐盒饭等非定量包装食品,不属于预包装食品;

预包装食品上应该标识哪些信息?根据国产7718的规定,需要标识的基础信息有九种,包括产品名称、配料表。预包装食品标签标识。根据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》(GB77182011),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应包括:1.食品名称;2.配料表;3.净含量和规格;4.生产者和(或)经销商的名称、地址和联系方式;5.生产日期和保质期;6.贮存条件;7.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;8.产品标准代号;9.营养标签;10.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。
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。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:(一)名称、规格、净含量、生产日期;(二)成分或者配料表;(三)生产者的名称、地址、联系方式;(四)保质期;(五)产品标准代号;(六)贮存条件;(七)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;(八)生产许可证编号;(九)法律、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。